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抗敏止嗽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潜在作用机制, 并结合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借助BATMAN-TCM数据库筛选抗敏止嗽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信息, 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疾病靶点, 将药物靶点与支气管哮喘靶点取交集后导入STRING数据库, 建立PPI网络, 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 筛选核心靶点, 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制备卵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 经抗敏止嗽颗粒干预后, 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得到抗敏止嗽颗粒活性成分240个, 潜在作用靶点1 364个, 筛选得到TNF、IL-6、AKT1、ALB、IL-1β等11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抗敏止嗽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节、炎症反应的调节、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进程及TNF、MAPK、IL-17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 抗敏止嗽颗粒可降低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P<0.05), 减少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从而缓解哮喘症状。结论抗敏止嗽颗粒可能通过作用于TNF-α、IL-6、IL-1β等靶点发挥抗炎作用, 进而缓解哮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