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按照生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5 g/L)、中水平组(2530 g/L)和高水平组(>30 g/L)。比较各组早产儿治疗及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早产儿364例,生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27.9±5.7)g/L,其中低水平组92例(25.3%)、中水平组179例(49.2%)、高水平组93例(25.5%)。各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生后第1次血气pH、碱剩余及产前使用类固醇激素比例均低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乳酸及孕母产前子痫比例均高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败血症是早产儿病死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3、3.453、1.363、2.611,P均<0.05)。生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22.8 g/L与早产儿死亡相关,敏感度72%、特异度85%。结论生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早产儿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