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胆囊内药源性假性高密度结石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住院病人中确认为胆囊内药源性假性结石病例10例,选取标准为:初诊CT片胆囊内无高密度影而随后短期CT复查出现,排除近期使用碘剂造影剂者。6例有超声诊断。本组病人9例使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例头孢吡腭。查询病历记录药物的用量、时间,记录胆囊内高密度出现的形态、CT值等。胆囊结石患者16例,经手术证实,记录胆囊结石的形态、CT值等。结果:本组10例胆囊内药源性假性结石于用药2-6天后出现,呈高密度影,密度相对均匀,形态规则,以新月形、斑片状为主,位置及形态可以变化,3例胆囊内出现液平面,2例胆总管内亦见高密度影,伴胆管扩张;6例超声表现为胆囊内回声颗粒状改变、强回声光点及光团影。胆囊结石表现为高或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形态呈类圆形、结节状、环形及不规则形,形态一直不变,位置可以移动。结论:胆囊内假性高密度结石多数为偶然发现,仅少数可引起临床症状,需临床干预。其CT表现有别于胆囊结石,区分两者可减少误诊及临床不必要的手术。近5年来,临床使用头孢曲松钠减少,胆囊假性结石发生率降低,但仍需注意其他能从胆汁排泄的头孢类药物亦偶可导致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