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机械通气(NIV)的效果。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F患者74例, 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后采取NIV序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采取HFNC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系统(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再插管率、再住院死亡率。结果治疗前, 两组氧合指数、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SOFA评分[(4.73±2.05)分]、APACHE Ⅱ评分[(12.14±2.45)分]、二氧化碳分压[(52.13±5.09)mmHg, 1 mm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5.92±2.17)分、(15.22±2.21)分、(56.32±4.42)mmHg], 氧合指数[(322.84±48.27)mmHg]、动脉血氧分压[(78.23±9.47)mmHg]高于对照组[(288.69±61.11)、(61.34±7.88)mmHg],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4.43±8.74)d]短于对照组[(30.3±11.22)d], P<0.05;随访3个月, 观察组再插管率(13.51%, 5/37)低于对照组(35.14%, 13/37), P<0.05, 但两组再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中采取HFNC方案, 与NIV方案比较,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 减轻器官衰竭状况, 提高健康水平,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再插管率。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