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s作为职业性铅中毒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作者:张红兵; 于政民; 刘啸文; 徐酩; 刘纪廷; 张恒东*
来源:职业与健康, 2018, 34(22): 3045-3055.
DOI:10.13329/j.cnki.zyyjk.2018.0853

摘要

目的 miRNAs在职业性铅中毒人群中的异常表达,探索发现相关分子标志物在职业性铅中毒的预防及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从江苏省多家蓄电池生产厂家中选取50名职业性铅中毒工人(血铅浓度>600μg/L)为病例组和同厂无显著的铅外暴露剂量工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miRNAs的表达差异,分析铅诱导的miRNAs表达与慢性铅暴露的关系及相关性等。结果累计发现54个miRNAs在两组人群中存在表达差异(P<0.01)。病例组血浆miR-211的相对表达量远低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vs对照组=9.3 vs 2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铅浓度越高的工人,其miR-211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两者呈线性负相关(R2=0.80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iR-211下游潜在的靶基因包括了Bcl-2﹑TP54NP1等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上密切相关的重要因子。结论实际应用中,可以将miR-211作为职业性铅中毒诊断及监测中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 单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