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白斑狗鱼(Esox lucius)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热耐受性,为其耐热性状的改良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首先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UTT)作为评定指标,对UTT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分析了白斑狗鱼不同发育阶段的热耐受性。使用GBS (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获得两个极端组的耐热性状相关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集,进而对耐热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白斑狗鱼耐热性状关联的SNP标记。结果发现,白斑狗鱼早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耐热性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幼鱼期的耐热性最高,其次为稚鱼期,仔鱼期耐热性最低。联合Farm CPU和Blink模型进行了GWAS分析,发现5个SNPs与白斑狗鱼耐热性状的关联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DR P-value<0.01),分别位于clstn2、MAPK14、VAPA等基因的内含子和ANKS1B基因5’端非翻译区。这些基因直接或间接与刺激和应激反应相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与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关联的候选SNPs和相关基因,为今后研究白斑狗鱼在应对高温胁迫时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白斑狗鱼耐高温性状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