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符号的历史演进与批评功能

作者:黄志立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10): 100-110.
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20.10.026

摘要

评点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构成因素与批评形态。始兴于宋代,是古人阅读文本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语辞批注在文本上的一种品评方式,同时借助"点"、"圈"、"截"、"抹"、"钩"等形状各异的符号,并施以红、黑、黄、青等颜色,表达自己文学观念的一种批评形态。当下就评点而论,多注重"评"而疏于"点",因早期"圈点"文献的缺失,以及翻刻典籍者在重刻的过程中为求便捷或者节省成本,有意将"圈点"进行规避、遗漏等因素,致其表意功能相较"品评"略显薄弱。今以评点符号为对象,就其历史演变、批评意蕴、形态特征、评点功能予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