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离骚》《九章》中所言的"远逝以自疏",历来为注家和研究者所忽略。周秦时有大夫三谏不从而去君、不被召还而去国的礼制,西汉司马迁、扬雄亦点明屈原去君自疏、远逝不得的困境。王逸《楚辞章句》所收录的《九辩》《七谏》《哀时命》《九叹》《九怀》《九思》,皆以去君自疏、去国远逝为题旨,并以此重构文本,借屈原远逝自疏书写个人际遇。在去君自疏、去国远逝的历史语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屈骚的行文逻辑,观察远逝与自疏的情感纠结在汉赋中被改造、被消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