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92例肺部实性结节患者的临床及胸部光谱CT资料。分析病灶的常规CT征象并测量其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参数, 之后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建立预测恶性结节模型, 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常规CT征象、光谱CT参数及两者联合后的诊断效能, 使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恶性及炎性肺结节患者分叶征(分别为42个、8个, χ2=10.779, P=0.001)、短毛刺征(分别为41个、7个, χ2=11.911, 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5个、9个, χ2=11.705, P=0.001)及血管集束征(分别为35个、8个, χ2=5.337, P=0.021)的分布及静脉期IC值[(2.1±0.5)mg/ml、(2.3±0.5)mg/ml, t=-2.464, P=0.016]、NIC值(分别为0.40±0.06、0.45±0.08, t=-6.943, P<0.001)、Zeff值(分别为8.38±0.21、8.49±0.19, t=-2.122, 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CT征象的分布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建立常规CT征象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静脉期IC、静脉期NIC、静脉期Zeff建立光谱CT参数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以上联合建立logistic模型, 其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联合模型与光谱CT参数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4, P=0.073), 联合模型与常规CT征象模型鉴别诊断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6, P=0.031)。结论光谱CT参数联合常规CT征象能提高肺癌与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