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探明土样结构的干缩裂隙的演化规律,对合理保护土遗址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州桥遗址土的干缩变形特性,开展了室内干缩试验;为能更深入地揭示土样干缩开裂与表面张力变化的内在机制,引入了表面张力梯度参数;基于SEM图片,在ABAQUS软件中建立州桥遗址土的微观模型并进行了裂隙演化模拟。结果表明:土样裂隙演化过程可归纳为拉应力场、单根主裂隙、二级水平、三级竖向裂隙、裂隙网络的形成,拉应力场与单根主裂隙持续时间长,而二级水平、三级竖向裂隙持续时间短;裂隙类型产生的机制归纳为局部剪切、局部拉伸及局部混合拉伸–剪切3种形式,随着裂纹的发展,逐渐由拉伸作用力向混合拉伸–剪切作用力发展,主裂缝垂直于受力面向外延伸开裂;因水分子迁移路径长度不同,上层土样较更深处的土样更易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并引起竖向裂隙的发展,随着水分迁移路径趋于稳定,水平裂隙成为土样裂隙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裂隙率玫瑰图发现,上半部分的土样裂隙率普遍比下半部分低,并且裂隙多集中于90°与270°方向上,表明微毛细孔隙及土样内部收缩过大是产生裂隙的原因;归一化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州桥遗址土微观损伤的产生和演化发展情况。研究结果对州桥遗址土裂隙修复与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