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骨转移病灶的分布特征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肾细胞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0例, 女22例;年龄(59.87±11.33)岁。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Motzer评分体系, 首次诊断骨转移时20例(16.4%)为预后低风险组, 74例(60.6%)为中风险组, 28例(23.0%)为高风险组。首次诊断骨转移时, 26例(21.3%)处于局限骨转移组(转移灶仅累及胸椎和/或腰椎), 69例(56.6%)处于随机骨转移组(转移灶仅累及骨, 但存在除胸腰椎外的病灶), 27例(22.1%)处于广泛转移组(合并其他器官转移);48例(39.3%)病灶累及脊柱, 43例(35.2%)累及骨盆, 22例(18.0%)累及上肢, 20例(16.4%)累及下肢。同时性转移(初次诊断肾细胞癌时即发现骨转移)61例;异时性骨转移(诊断肾细胞癌手术后随访发现骨转移)61例。诊断肾细胞癌后, 99例(81.1%)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术, 6例(4.9%)接受肾部分切除术, 其余患者(17例, 13.9%)接受肿瘤消融、栓塞等治疗。82例(67.2%)接受骨转移灶确定性手术(转移灶整块切除、病灶内刮除), 40例(32.8%)接受姑息性减瘤手术(含椎体成形术、椎管减压术、内固定术、射频消融术)。32例(26.2%)接受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12例(9.8%)接受针对骨转移灶的局部放疗。记录患者随访期间骨转移病灶分布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分析骨转移病灶总体分布、累及部位特征与预后风险分级、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首次诊断骨转移时局限骨转移组患者处于预后高风险组的比例(30.8%, 8/26)略高于非局限骨转移组(随机骨转移及广泛转移组, 20.8%, 20/96),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调整一般资料、骨转移累及部位、合并其他器官转移因素后,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首次诊断骨转移时病灶累及脊柱的患者进入更高预后风险分组的概率是病灶未累及脊柱患者的3.3倍(95%CI 1.195~9.091, P<0.05)。首次诊断骨转移时病灶累及脊柱的患者处于预后高风险组的比例(20.3%, 15/48)高于未累及脊柱患者(17.6 %, 13/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93例获得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26.0(16.0, 46.0)个月。93例中, 首次诊断骨转移时20例(21.5%)处于局限骨转移组, 53例(57.0 %)处于随机骨转移组, 20例(21.5%)处于广泛转移组;随访过程中2例局限骨转移组患者进展至广泛转移组, 2例随机骨转移组患者进展至广泛转移组;共45例(48.4%)累及脊柱, 36例(38.7%)累及骨盆, 20例(21.5%)累及上肢, 22例(23.7%)累及下肢。病程中所有病灶累及骨盆者, 中位生存时间为32.0(95%CI 6.0~58.0)个月, 短于未累及骨盆患者[49.0(95%CI 20.4~77.5)个月, P<0.05]。结论首次诊断骨转移时脊柱部位累及(尤其是病灶仅累及胸椎和/或腰椎的局限性骨转移)的肾细胞癌患者出现不良生存结局的风险开高;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灶累及骨盆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