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各地诗人以诗为剑,为神圣的抗日战争摇旗呐喊,一批新的诗歌刊物纷纷创刊。重视抗战诗歌理论建设、维护诗人统一战线、编辑手段多样、善与多种文艺体裁融合、诗艺技巧由相对单一化到多元化等,是上述诗刊特色所在。其中,创办于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时调》《五月》《诗歌战线》《中国诗艺》《中国诗坛》等刊尤为活跃,而王亚平、穆木天、力扬、孙望、蒲风、鸥外鸥等在诗刊的编发、诗歌活动组织以及抗战诗歌的理论和创作方面较有实绩。尽管源自1930年代以来两大诗学观念互异的诗歌潮流,但在神圣抗战的大背景之下,两派诗人同“为祖国而歌”,在争论和竞争中学习与合作,一道促成了中国诗坛难得的和平与融合的局面。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