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并研究两种技术的一致性。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27例,并根据起搏器植入部位不同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2D-STI和RT-3DE获取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纵向应变及同步性参数,并分析同步性参数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p-SD)与左心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末期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术后LVEF较术前显著减低(P<0.05)。RVA组术后左心室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RVA组较RVOT组增大更为显著,Tp-SD、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左心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期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左心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期容积时间最大差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性参数Tp-SD与Tmsv-16-SD%参数呈显著正相关(r=0.775,P<0.001)。结论两组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均较术前减低。RVA组及RVOT组术后均引起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但RVOT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组。2D-STI和RT-3DE均可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且一致性较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