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现状。方法根据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于2015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5个生态区的15个调查县(市、区) 45个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0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集受检对象粪样,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一粪一检)检查粪样原虫包囊,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一粪一检)检查新鲜稀粪或脓血便的滋养体。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调查11 403人,肠道原虫感染率为2.0%(223/11 403)。共发现9种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微小内蜒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的感染率分别为0.2%(22/11 403)、 0.7%(78/11 403)、 0.1%(9/11 403)、 0.5%(60/11 403)、 0.6%(67/11 403)、 0.2%(17/11 403),结肠小袋纤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肠内滴虫的感染病例数分别为2、 1和1例。江河源区甘南生态区人群原虫感染率最高,为6.5%(148/2 278);四川盆地生态区感染率最低,为0.4%(10/2 289);不同生态区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马尔康县人群原虫感染率最高,为10.2%(102/1 001);甘孜县感染率次之,为6.1%(46/755);不同县(市、区)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男、女肠道原虫感染率分别为1.9%(97/5 247)和2.1%(126/6 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29岁年龄组肠道原虫感染率最高,为2.8%(23/813);≥80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为0;不同年龄组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文盲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最高,为3.2%(73/2 317);大专、大学以上人群感染率为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牧民原虫感染率最高,为4.8%(20/421);学生感染率次之,为2.0%(30/1 491);不同职业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藏族人群肠道原虫感染率最高,为5.3%(149/2 381);汉族人群感染率次之,为0.9%(74/7 857);不同民族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四川省江河源区甘南生态区和马尔康县及文盲、藏族人群的肠道原虫感染率较高,应是今后的重点防治地区和人群。
-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