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后工业化时代,创意城市取代工业城市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范式。创意城市空间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行动者的能动参与与智慧创造,因此,需要引入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和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的空间生产理论,来分析创意城市社会实践背后的动力机制和空间生产背后的社会逻辑。基于上述两大理论基础,架构了创意城市空间生产的社会学理论框架,统一了基于惯习(habitus)、资本(capital)、场域(field)的社会实践理论和联结物理空间、象征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生产理论,并在最后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
-
单位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