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药品不良反应(ADR),以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至2017年接受伊马替尼口服治疗的GIST患者173例,于患者入组第1个月及之后每3个月监测血药浓度和峰、谷浓度;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设计GIST患者ADR评价表,记录ADR并评估其严重程度。结果 173例GIST患者的伊马替尼剂量为100~600 mg,伊马替尼谷浓度(Cmin)的平均值和范围分别为(1.45±0.79)μg/m L和0.26~5.13μg/m L,峰浓度(Cmax)的平均值和范围分别为(2.63±1.07)μg/m L和0.72~7.63μg/m L。600 mg组的Cmin和Cmax均显著高于300 mg组和400 mg组(P <0.05);伊马替尼长期血药浓度于第15天达峰,2个月后逐渐下降;伊马替尼治疗GIST患者最常见的ADR为水肿(46.11%)、皮炎皮疹(43.71%)和白细胞减少(36.53%),600 mg组水肿、恶心呕吐、疲劳发生比例及人均ADR发生例次均显著高于300 mg组和400 mg组(P <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GIST过程中Ⅰ~Ⅱ级ADR发生率较高,并与剂量成正相关。伊马替尼治疗GIST是长期过程,患者难以完全遵医嘱严格、规范服药,应积极开展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用药指导,以免低血药浓度和药物暴露不足引起ADR。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