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389例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儿临床资料, 收集所有患儿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严重程度、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分)情况, 并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入院时凝血指标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及GOS评分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中型及轻型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年龄分别为2.50 (1.08, 4.50)岁、3.00(0.90, 4.00)岁、4.00(2.00, 6.50)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640, P=0.003);CT表现异常人数分别为28例、64例、237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5, P=0.007);手术治疗人数分别为14例、63例、280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5, P=0.007);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P<0.001)、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P=0.029)、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P=0.015)、D-二聚体(D-dimer, D-d)(P<0.001)、血小板(Platelets, PLT)(P=0.001)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P<0.001)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 损伤程度与GOS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66, P<0.05)。不同预后的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儿INR、PLT、PT、FIB、凝血酶时间(thromboplastintime, TT)、D-d、FDP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创伤性脑损伤后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且损伤越严重, 凝血功能异常越明显, 短期预后越差;凝血功能指标可为评估预后及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