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董西厢》为代表的金代诸宫调的阳声韵有两个特点,一是邻韵同用特别多,二是前后鼻音韵尾混同。前后鼻音韵尾的混同有可能是受到作者方音的影响;而邻韵同用,如寒山、桓欢、先天三韵通押,是因为这三韵韵腹音位相近,押韵较宽,并不意味着实际语音中三韵混同。金、元时代闭口韵仍然存在,制曲用韵基本不用闭口韵是受唱腔的制约,并非意味着闭口韵已经消失。《董西厢》的韵部系统显示,《中原音韵》的元代中原音系早在金代中期就已经初步形成。
-
单位教育学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