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微创手术目前发展迅速,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与机器人辅助下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后路微创手术方法,但是何种术式更具有优势,值得探讨。目的:比较不同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检查,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8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应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A组),30例应用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治疗(B组),另选择26例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分布及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辐射次数、辐射剂量以及辐射时间。以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判断经皮螺钉的精度;评估手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方案的优良率。结果与结论:(1)A组手术时间短于B、C组(P <0.05),但是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A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2)C组的辐照次数、辐照剂量及辐射时间明显高于A、B组(P <0.05);(3)3组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但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A、B组的置钉精度优于C组(P <0.05);(5)Macnab手术优良率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6)在并发症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7)结果说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腰椎微创融合手术效率高,术中辐射更少,内固定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成都医学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