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排放源对华东地区PM2.5影响的数值模拟

作者:胡亚男; 马晓燕; 沙桐; 高嵩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05): 1616-1628.
DOI: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224.001

摘要

使用中尺度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针对MEIC源清单中五大部门来源(工业源、电力源、民用源、交通源和农业源)对华东地区PM2.5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春夏秋季PM2.5约40%60%来源于工业源,冬季由于采暖供热燃用大量散烧煤,导致民用源对PM2.5的贡献最大,在山东、安徽和江苏省等高值区贡献率超过50%;农业源、电力源和交通源对PM2.5影响的季节差异不大,农业源贡献约20%30%,交通源和火电源贡献约10%.因此冬季需主要控制民用源排放,春夏秋季主要控制工业源排放,其次是农业源排放.一次PM2.5在工业、电力和民用源贡献的PM2.5中所占比例可达50%60%;NO3-和NH4+在交通源贡献的PM2.5中总比例可达53%,在农业源中总比例高达93%;由于模式对SO2-4模拟偏低,SO42-在工业源和电力源贡献的PM2.5中占比约5%15%;OC对来自民用源的PM2.5有30%的贡献,BC对来自交通源的PM2.5有15%的贡献;Na+和Cl-对PM2.5的贡献在各大来源中均低于3%.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