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生地被竹光合和荧光特征比较

作者:高贵宾; 钟浩; 吴志庄; 吴良如; 潘雁红; 田新立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5(05): 515-521.
DOI:10.13323/j.cnki.j.fafu(nat.sci.).2016.05.007

摘要

选取11种优良混生地被竹,比较不同竹种在同质环境条件下的光合和荧光特征差异,以层次分析法评价高光效竹种,为进一步研究竹子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优良竹种多指标、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黄条金刚竹、铺地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14.00μmol·m-2·s-1以上,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的Pn仅为8.10μmol·m-2·s-1左右.(2)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和黄条金刚竹等的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相对较高,菲黄竹、白纹阴阳竹和倭竹等相对较低.(3)黄条金刚竹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最高;倭竹的光补偿点最高;白纹阴阳竹的光饱和点最低;白纹阴阳竹、菲白竹和倭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相对较大,美丽箬竹、白缟椎谷笹、黄条金刚竹和阔叶箬竹相对较小.可见,在同质环境条件下,不同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利用和光适应各有差别.综合评价显示,黄条金刚竹、美丽箬竹和白缟椎谷笹等为高光效竹种,但竹种的光合生理差异还可能与长期环境选择、遗传进化及竹子生态适应性有关.

  • 单位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