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国战败后经济形势恶化,通货膨胀因苏联大量印发军用马克而加剧。美国提出在德国进行货币改革的建议,苏联担心影响其获取战争赔偿而采取了拖延政策。1947年初美英占领区合并,特别是年中马歇尔计划提出和年底盟国统一赔偿政策失败后,美英法决心单独进行货币改革,苏联则强调改革必须统一进行,继续拖延。六国伦敦会议后西方和苏联准备在各自占领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苏联对柏林采取了交通限制措施,双方因柏林货币问题发生争执。1948年6月西占区开始货币改革,苏联宣布在东占区进行货币改革,同时对大柏林实行全面封锁,柏林危机爆发。美英法经过激烈的内部讨论后,决定一方面通过空运保障西柏林的物资供应,一方面与苏联进行外交交涉以促成解除封锁。苏联提出以美英法放弃建立西德政府和在柏林统一使用苏制D马克作为解除封锁的前提条件,西方则因空运效果日益明显而拒绝做出任何让步,甚至宣布西方的B马克为西柏林的唯一货币。经历了11个月的对抗,苏联终因无法承受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于1949年5月宣布无条件解除封锁,危机结束。西方虽答应召开外长会议解决德国问题,但建立西德政府的步伐没有丝毫停顿。巴黎外长会议无果而终,两个德国相继宣告成立。柏林危机全过程表明,美苏冷战首先表现为经济冷战和金融对决;双方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冷战对抗的结果;德国分裂前被视为两大阵营对垒的“中间地带”,分裂后则成为美苏在欧洲对抗的“前沿阵地”。
-
单位历史学系;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