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清以降很多学者都认为福建人多地少、海禁、贪污腐败等因素是导致明中期走私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但结构主义经济学认为这些都属于恒量因素,不会引发社会经济的剧变。明中期出现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是以"赋役征银"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货币供应不充分,普通百姓手中无银,为寻找白银缴纳赋税,他们冲破海禁,奔向海外,开启了艰难的"贸银之旅"。由此可见"赋役征银"才是走私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而葡萄牙人东来与日本银矿的发现则是外因。同时,这也说明16世纪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