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景观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美学意识觉醒,以及相应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更新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工业时代遗址及其构筑物的改造和利用,更在于唤起人们对文脉传承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如城市工业历史的传承、场所记忆的保留、生态环境的修复。解析上海杨浦滨江南段的滨水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从城市文脉的发掘、工业元素的演绎、技术和工艺的创新诠释了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对重大文化艺术事件的引入起到了绝佳的城市触媒效应,促进了滨水工业地带的转型和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