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前庭神经管影像解剖特征分析

作者:汤若薇; 张征宇*; 赵鹏飞; 吴倩; 赵磊; 徐宁; 尹红霞; 李静; 杨正汉; 龚树生; 王振常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47): 3864-3869.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816-01839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正常前庭神经管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接受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的67例(103侧)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24例, 女43例, 年龄18~70(40±17)岁。据前庭下神经管形态分为4型:均匀直管状、弯曲管状、壶腹状及直接连接。分析比较不同侧别、性别及形态间前庭上神经管指标(外口、峡部及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面神经迷路段的夹角)及前庭下神经管指标(外口及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前庭长轴及蜗轴的夹角)的差异。结果 10 μm级耳科专用CT对前庭上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100%(103/103), 对前庭下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75.7%(78/103)。左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右侧显著增宽[(1.46±0.47)mm比(1.31±0.41)mm]、前庭下神经管与蜗轴夹角显著减小[(41.6±16.9)°比(51.6±21.0)°](均P<0.05)。男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女性显著增宽[(1.55±0.37)mm比(1.28±0.36)mm](P<0.05)。均匀直管状前庭下神经管最常见(62.1%, 64/103), 其次为直接连接(19.4%, 20/103), 壶腹状最少见(4.9%, 5/103)。不同形态前庭下神经管的外口宽径、与前庭长轴及蜗轴夹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清晰显示正常前庭神经管, 对正常前庭神经管的定量测量可为该区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