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写实的手法与抒情的笔调结合起来,详细说,就是将一种乡土性的抒情诗气氛揉进一幅凸出的人生活动画图及万汇百物在其习惯下所发生的一切之写实中去的代表,是沈从文。沈从文以生命自足性的哲学观点为基础,固守的是一种从"乡下人"的立场出发的、崇尚自然的艺术本位论。他认为自然是至上的,艺术的任务是认识和表现与自然相谐合的人生。同倾心于现世光色的心理取向相一致,沈从文小说总的来说具有一种风俗人物画的特征。沈从文有一类小说,是就生活样式不处于变动中的平凡人的生涯加以勾勒的,这一类小说体现为一种静态的风俗人物画;沈从文也写到乡村社会在历史中的变动,这一类小说,往往具有动态的风俗人物画的特征。前一类小说由于过于从城乡差别上看问题而易于美化乡村社会,以及因停留在现世光色的表面而缺乏一种洞察社会的深度的缺点,在后一类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后一类具体阶段的历史内容较多的小说中,沈从文注目的并非是时代的特征,他关心的是平凡人物在生活之"常"与"变"两相乘除中的哀乐。如果说茅盾生活在"时代"里,则沈从文便生活在"感叹"中,城乡的对照、新旧的嬗变,都引起他无限的感怀。沈从文文学观的核心不是时代性,甚至也不是社会性,而是人生、生命,或者用沈从文的话说,是生命形式。沈从文在自然与人生的谐合中,注入一股诗情的小说,是最为体现了他人生理想及艺术追求的作品。以上这些,构成了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独特性。由于其风俗人物画的特征,其小说描写出了当时中国一隅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鲁迅所说"可以作这一时代的记录"的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