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及持续时间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上级医院行PCI术后回山东省泰山医院复诊的75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单抗组(102例),双抗组(48例)。单抗组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双抗组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比较两组第1年、第2年和第3年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并评估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征(包括伴发疾病和合并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第1、2、3年单抗组血栓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双抗组,3年内单抗组心绞痛发作、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2.6%、2.9%、13.7%,远高于双抗组的10.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1年均无心血管死亡,单抗组第2、3年分别出现1例心血管死亡,双抗组第3年出现1例心血管死亡,3年内总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第1年大、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年无论大小出血事件均有显著差别,双抗组显著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156,95%CI:1.086,3.957,P=0.027)、血小板计数(OR=2.542,95%CI:0.876,1.487,P=0.065)、联合应用PPI(OR=0.358,95%CI:0.223,0.865,P=0.018)是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 75岁及以上高龄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但在第2年、第3年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影响因素为年龄、血小板计数和联用PPI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