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PRP注射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疗效。患者均接受4次注射,每次注射间隔1周;分别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1、3、6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Index,WOMAC)、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等疗效评估和不良事件记录。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行Friedman检验。结果共纳入患者29例,依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1例,Ⅳ期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0(5.5,8.0)、4.0(3.0,5.0)、3.0(2.0,3.0)、3.0(2.0,5.0)分,WOMAC评分分别为(39.27±11.70)、(28.34±8.08)、(22.82±6.09)、(24.13±7.55)分,Harris评分分别为46.0(40.0,64.0)、71.0(57.5,75.0)、78.0(68.0,80.5)、78.0(64.0,80.0)分,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23,P<0.001;F=46.710,P<0.001;χ~2=66.347,P<0.001)。治疗后1、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3个月时和治疗后1个月时比较,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3个月时相比,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与治疗后1个月时相比,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报告。结论超声引导下髋关节腔PRP注射能有效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且效果持续至少6个月。但未来需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PRP对股骨头坏死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