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新中国文学创作及批评的最高准则,直到“大跃进”时期,被“两结合”创作方法所取代。古典文学学科几乎全程参与了这一理论演变的过程。其中,1956年刘大杰在苏联影响下发起的现实主义讨论,让古典文学进入到理论本土化演进的第一阶段;“大跃进”时期,官方引导下的古典文学“两结合”研究,则开启了理论本土化演进的第二阶段。两个阶段中,古典文学在研究方法、重心、标准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本土化进程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文学资源在新中国文艺理论建构中的关系变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