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德格尔及其学生约纳斯、马尔库塞关于技术的“批判”从存在真理、责任原理、审美与爱欲解放三个方向为后世的技术批判确立了典范,也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未来技术进步的想象空间,但这种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的技术乌托邦构想与批判最终只能以激进的政治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随着以大工程、大装备为特征的现代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的突破,后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家开始参与到具体的技术过程中,带来技术现象学的“经验转向”,从技术批判转向对技术过程的参与,这不仅不意味着海德格尔师徒所发起的技术政治批判过时了,相反,这种参与恰恰说明技术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全方位地决定着人对技术的认知和问题意识,进一步加剧了存在的遗忘。不过,存在的历史命运告诉我们,在未来技术世界,存在将有可能被再次记起,记起存在的契机是自由劳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