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肾实质细胞早衰与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01月~2017年06月151例已行肾活检的IgA肾病患者,根据《IgA肾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各证型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肾实质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牛津病理分型评分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实质细胞衰老标志物P16和DcR2的表达。Spearson相关分析IgA肾病患者肾实质细胞早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结果:151例IgAN患者脾肾气虚证患者比例最高,为51例(33. 8%);气阴两虚证患者为48例(31. 8%);肝肾阴虚证为30例(19. 9%);脾肾阳虚证为22例(14. 6%)。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牛津病理分型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4. 2±3. 3)、(5. 4±3. 6)、(8. 2±4. 2)、(12. 4±3. 2)。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P16肾小球阳性细胞比例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42. 1±4.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57. 2±5. 1%,P <0. 05)。这四种证型患者P16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也依次升高,脾肾气虚证(25. 1±7. 6)%、气阴两虚证(35. 4±11. 2)%、肝肾阴虚症(53. 8±10. 6)%明显低于脾肾阳虚证(85. 1±13. 1)%(P <0. 05)。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DcR2阳性肾小管细胞比例依次升高,分别为(25. 1±7. 6)%、(35. 4±11. 2)%、(53. 8±10. 6)%、(85. 1±13.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16、DcR2阳性肾实质细胞比例分别与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实质细胞早衰可能是IgA肾病气虚、阴虚向阴阳两虚证候演变的重要细胞学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