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楚雄州(1996-2013)年艾滋病死亡病例情况,了解艾滋病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下载截至2013年12月的艾滋病死亡历史卡片,对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死亡原因、存活年限进行分析。结果楚雄州(1996-2013)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病例496例;男性占73.19%,汉族占84.27%;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待业人员为主,占45.36%,36.09%,职业分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年龄段(42.54%)和40~岁年龄段(30.44%),各死亡年龄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55.65%)和经性传播(44.15%)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36.69%)和吸毒过量(28.23%)为主;艾滋病确认阳性至死亡间隔时间最长病例为18年,最短存活时间病例仅为6天。结论楚雄州艾滋病病例发现时间晚,病人存活年限短,死者主要表现出以艾滋病相关的症状;提示应尽早完善艾滋病死亡病例数据收集系统及方法,建立规范的艾滋病死亡原因分类报告标准;提高艾滋病随访质量,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好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