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易县古徐水西岸,北魏时期曾树立太武帝东巡御射碑。原碑损毁无存,碑文经罗新先生实地探查和文本会证,已辨识出与御射武官相关的内容,大致呈现北魏早期禁卫射士序列。碑文记载的武卫、前军、中坚、积射四将军和射声校尉、佽飞督当时都是实际统兵的专职,而非本职以外加授的散衔军号,例由骁勇善战的职业军人担任,亦非日后充斥禁军的文臣雅士,其地位尊崇,堪称国之股肱栋梁。随着拓跋汉化、士族化进程的深入,清浊流品理念扭曲了军事制度,高级武官出现了加官化、散衔化、文士化的倾向,逐渐脱离本职,变成标榜门第出身、累积政治资本的工具,下级武士则沦为卑贱的戍卫兵。此举不仅加剧战力的衰减,还使尚武精神尽失,为王朝大厦的崩塌埋下祸根,惨痛的教训值得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