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微观经济视角,采取多种方法获取黄河中下游四省5 491个镇域研究单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运用自然断裂点法、核密度估算法、冷热点分析法及变异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四省镇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发展水平的整体格局看,自下游至中游地区呈下降趋势,自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从空间的不均衡分布看,高值与低值分布的对比性明显,尤其是东部与西北部地区呈现较大的差距.②从集聚核心区看,镇域经济在山东和河南内部形成"双核"高密度区,并由此向外集聚程度逐渐降低;西北地区集聚核心最小、集聚程度最低且在镇域尺度下碎片化明显.③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冷热点集聚区的极化现象较为显著,大体呈现出"山东热,山西冷"的格局.此外,河南省中部和南部少部分地区也有热点区分布,但其邻近扩散关联效应不明显.④从内部不均衡状态看,不同尺度下区域不均衡状态有所不同,但总的来看山东、陕西镇域经济内部差异程度较低,河南次之,山西最大.⑤从GWR回归结果看,各影响因子回归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均工业产值>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生产总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建成区人口/总人口>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从业人员.其中,山东、河南地区受人均工业产值、建成区面积占比及建成区人口占比的影响较大,陕西、山西地区受建成区面积占比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从业人员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
-
单位河南大学; 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