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流动性转向”思潮影响下,地方意义的流变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空间流动理论,以西江苗寨为例,探讨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的地方意义的建构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芦笙场作为流动空间构建的引力场在不同文化情景下呈现功能异化的特性;芦笙场的原生空间与旅游建构空间为地方居民与旅游者营造互动交融的空间,并塑造多重社会关系;多重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流动空间是集生活、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同心嵌套结构”场域;旅游流所衍生出的多元主体的凝视和作用形成了“流动的网络空间”。民族旅游村寨流动空间中居民的身体实践促成社会角色分配与社会关系塑造的变迁,推动流动性地方意义的感知与建构,研究也可为民族旅游地区地方意义流变与地方原真性维系提供参考借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