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木虎座鸟架鼓有虎腹贴地和虎腹离地两种形制,其演变趋势均为鸟翅渐肥硕而上扬,鸟尾渐粗长而上扬。其分布范围主要为江陵地区,发展过程涵盖三个时期,即兴起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早段至战国晚期早段,衰落于战国晚期中段至秦。其性质是普通乐器中的悬鼓,且在尺寸与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其象征意义包括基本意义和衍生意义两个方面,前者为虎啸凤鸣的乐理知识和贬虎尊凤的好恶心理,后者可能就是象征楚人战胜巴人,并且其衍生意义的具体内涵很可能随着巴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