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出血病因及手术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谢晨曦; 施华秀; 苏婧玲; 范燕云; 江平; 张晓芬; 林逊汀*
来源:循证医学, 2019, 19(05): 277-282.

摘要

目的利用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研究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不同病变之间、手术组与非手术组之间各项血液检测指标的差异,探索与手术治疗相关的可能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61名既往经胃镜、肠镜检查均未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37名患者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为经口或经肛两种,如未能发现病变,则日后改换另一种方式进镜检查。24名患者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血液检测。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78.4%,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X2=0.11,P>0.05)。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血管病变及溃疡为主,分别为26.2%(16/61)及21.3%(13/61)。共有17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小肠肿瘤是主要的手术病因,占52.9%(9/17)。在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手术组[(68.50±5.80)g/L vs.(92.40±27.58)g/L,P=0.002]。在行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高于非手术组[(93.08±16.65)次/分vs.(80.71±10.98)次/分,P=0.03],心率与接受手术治疗之间呈正相关(r=0.366,P=0.026)。结论血管病变及溃疡是小肠出血的首要原因,小肠肿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病因。血红蛋白下降、心率增快可作为预测手术必要性的有效指标。

  • 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