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界对“共同体”的研究从关注具有某种群体性特征的有形共同体逐步过渡到关注精神层面的无形共同体。无形共同体更为看重的是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而认同感是联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桥梁。我国早已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它具有公共性,可以营造公共领域,形成培育共同体意识的舆论环境;它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可以彰显中国公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主体性;它具有共享性,可以增强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存量治理设施,并对这些设施进行适当调适,使其形成新的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