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人性是源于道的朴,具有主动性、柔弱性、复归倾向和自我意识。水性兼具人性和道性。圣人的人格是水性人格,其结构包括“食母”需要、质朴的自我意识和柔弱处世三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之下,个体通过致虚守静和以“重静”规约“轻躁”的努力,就可以形成水性人格。老子的水性人格理论,对于人格理论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