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生动植物的综合种养模式是缓解水产动物养殖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在渔业中逐渐受到重视.以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为养殖对象,探讨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及混合种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7种综合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主要结果显示,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对总磷、总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叶绿素a的净化效果最好,并且黄河鲤成活率最高;高密度-金鱼藻+黄河鲤组对正磷酸盐的净化效果较好,高密度-金鱼藻+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对5日生化需氧量的净化效果较好.根据《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水质均达到一级标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的总氮级别均达Ⅲ类或以下,而溶解氧、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总氨氮、总磷级别均达到Ⅲ类或以上;根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所有种养模式养殖水体水质均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水平,其中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的TLI最低(46.0).综合而言,在不换水的前提下,为期81 d的正常密度-篦齿眼子菜+黄河鲤组种植模式的养殖水体较其他沉水植物-黄河鲤种养模式好,但考虑实际养殖成效,建议在植物-水产动物综合种养过程中适当换水,以维持符合鱼类生长的养殖水体.(图6表4参46)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