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认为要从实践的主体性方面去理解人们所处的环境,强调自然、空间的人化意义。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发挥这一思想,对人类的栖居空间给以"生产性"解释,认为各类生存空间是社会关系及其思想文化意识的物化、再生产与形塑,需要从空间的政治赋义去理解其意识形态的场所精神。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表明意识形态作为空间生产的文化愿景、社会理想蓝图和政治功利追求,深深嵌入诸多场所中。它要求我们对空间生产的文化旨趣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宣示,从场所的政治功能与思想文化意韵的统一与互动机制中作双向解析,借以深化意识形态的物象理解及其空间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