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目前关于Feeney自由落体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探讨减轻开颅过程中持续磨骨损伤因素的文献较少。目的:通过改变开颅骨窗方式改良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改良模型组造模过程中改良了开骨窗的方式,用小钻头磨骨钻低速2m/s,在打击的损伤区域边缘打6-8个小孔,每圆孔直径为0.3-0.5mm,感到空腔而不触及脑实质后立即抽出。改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开骨窗,模型组按常规开骨窗方法,实施的打击参数相同改良模型组;假手术组不实施打击。造模后第1天对大鼠进行m NSS评分;造模后第1,7天扫描T2WI磁共振成像,测量T2值;造模后第7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并检测血液黏度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第1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大鼠m NSS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00 1),改良模型组评分低于模型组(P <0.000 1);(2)造模后第1,7天,模型组、改良模型组T2值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改良模型组T2值低于模型组(P <0.05);(3)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和改良模型组的血液黏度值、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改良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模型组(P <0.05);(4)基于Feeney自由落体法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改良模型较好地控制了创伤性脑损伤大鼠造模中开颅骨的损伤因素。

  • 单位
    承德医学院; 神经内科; 燕山大学;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