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指导日常献血不良反应的安全监护。方法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要求,2017年12月重新修订《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培训后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收集2018—2019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的相关数据,从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符合程度、严重程度、献血相关性等方面与实施前2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修订后《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献血不良反应报告随访卡》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更准。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从2016年的1.42%(239/16 826)上升至2019年的2.81%(491/17 466);献血不良反应的类型符合程度高达99.08%(752/759);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占比为99.74%(757/759);献血相关性评估中肯定相关占38.74%(294/759),可能无关占60.60%(460/759)。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对献血不良反应提出标准化监测依据,可提高工作人员对献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发现献血过程中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以提高献血服务,保障献血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