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为揭示广东省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自江门至汕头选择了9个海湾(河口),通过现场采样、氧化消解、目视识别和成分鉴定等方法探究微塑料的分布和组成特征,解析其潜在来源,并结合污染负荷指数法和聚合物风险指数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30个表层海水样品中均检出微塑料,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70~920 n·m-3,平均丰度为(295.3 ± 175.3)n·m-3。空间分布上,微塑料的最高丰度出现在珠江口,最低丰度出现在神泉湾。组成特征上,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31.2%)、酚醛树脂(16.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3%)和聚乙烯(10.9%),主要形状、颜色和尺寸类别分别为纤维(57.5%)、透明(72.0%)和0.5~1 mm(32.8%)。微塑料的可能来源主要包括水产养殖、渔业捕捞、航海、旅游、市政污水排放和洋流输送。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微塑料的污染负荷风险较低,但聚合物风险处于中-高水平。研究结果为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供数据基础,并为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支撑。
-
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