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方》作为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沿用的还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模式。魏巍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政治”自觉者,其创作有着比较浓重的时代色调。作者常常以政治标准来衡量一切;与此相应,作品中人物的政治主体属性强烈,甚至将政治名词、时代术语等直接楔入作品之中,予人以阳刚、尖锐、外突的感觉。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的本质只能从现实主义精神上探究。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现实包括当下的积极反映,又是不断超越现实,从思想、审美、理想上提出更高诉求的一种精神涅木般。与之对比,徐怀中的《牵风记》为我们提供了基于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及其新战争小说的可能,可以视作现实主义创作的有益突破。

  • 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