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独特的历史渊源,格鲁吉亚的语言政策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政府"各民族语言平等"思想的倡导下,格政府通过立法保障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民族语言教学获得发展与繁荣。自20世纪30年代末起,苏联政府的语言政策明显偏重俄语,致使格政府不断加大俄语的推广力度,造成格国内的"去俄罗斯化"趋势的产生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有关语言政策中,格政府也加强了格语的普及工作,引发了非主体民族,特别是南奥塞梯人与阿布哈兹人对被同化的担忧。"去俄罗斯化"倾向与自治地方居民对被同化的担忧,成为格国内族际关系紧张的潜在危险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格政府开始推行国语化改革,主体民族格鲁吉亚人与非主体民族——特别是阿布哈兹人和南奥塞梯人——之间语言利益逐渐出现差别与对立,恶化了格族际关系,至今仍然紧张。语言政策对格国内族际关系的调整与缓和的影响,不可忽视。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