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信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9例老年房颤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列为达比加群酯组(55例)和利伐沙班组(54例),达比加群酯组按110mg/次,2次/d剂量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利伐沙班组按2.5mg/次,2次/d剂量服用利伐沙班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达比加群酯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25±5.17)s,凝血酶原时间(PT)为(14.33±4.14)s,凝血酶时间(TT)为(14.39±4.25)s,略高于利伐沙班组[(36.44±5.11)s、(13.29±4.25)s、(13.66±4.1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的内皮素-1(ET-1)为(15.25±5.16)pg/ml,一氧化氮(NO)为(30.25±5.17)ppb,略低于利伐沙班组[(16.62±5.41)pg/ml、(31.33±5.51)pp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为(17.44±5.23)ng/ml,颗粒膜蛋白CD62P为(56.24±10.35)%,CD63为(10.22±3.18)%,低于利伐沙班组[(20.26±5.17)ng/ml、(60.38±10.25)%、(12.4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的栓塞性事件发生率为9.09%(5/55),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为10.91%(6/55),均低于利伐沙班组[20.37%(11/54)、24.07%(1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的药物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0.91%(6/55),略低于利伐沙班组14.81%(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及利伐沙班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房颤,二者均不会对患者凝血时间及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明显影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但相比之下,达比加群酯在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栓塞性事件、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或可成为治疗房颤的主要NOCAs。
-
单位信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