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的主动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RVA)的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 001例。根据心室电极导线的类型分为RVOTS组(521例)和RVA组(480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即刻、术后1w及术后1、6、12、18、24个月心室起搏电极相关的基本参数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RVOTS组术后即刻起搏阈值[(0.77±0.28)V]比RVA组[(0.53±0.17)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TS组术中曝光时间[(18.76±8.43)min]比RVA组[(9.66±4.35)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w及术后1、6、12、18、24个月起搏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在不同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搏参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长期保持稳定。RVOTS组心脏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V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心脏超声测量各参数及心功能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RVA组随访中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RVOTS组高(P<0.05)。结论主动螺旋电极在RVOTS起搏是可行的,长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但是当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并指向前壁或游离壁可能增加心脏穿孔风险。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