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个体化3D模型分析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弯曲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曹海明; 王洪阳; 邓荣海; 邓素雄; 王长希; 费继光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 37(01): 61-65.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16.0010

摘要

【目的】建立患者个体化肾动脉3D几何模型,研究肾动脉弯曲程度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15例单侧肾动脉狭窄病例,狭窄侧肾动脉及对侧非狭窄肾动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据,共30支肾动脉,其中15支狭窄肾动脉,15支非狭窄肾动脉。采用曲率与迂曲度参数来反映动脉的弯曲程度,使用MIMICS 16.0建立患者个体化肾动脉3D模型,并测得肾动脉主干的最大曲率,弯曲度与长度,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进行同一个体的两侧肾动脉解剖学参数配对比较。【结果】建立了患者个体化肾动脉3D模型,在单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例中,狭窄组肾动脉最大曲率(cur1)与非狭窄组肾动脉最大曲率(cur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肾动脉主干迂曲度(tor1)与非狭窄组肾动脉主干迂曲度(tor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率处的距离(len1)与狭窄组肾动脉主干起点到狭窄动脉最狭窄处的距离(len3)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狭窄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率处的距离(len1)与非狭窄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率处的距离(len2)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弯曲有相关性。对同一患者,肾动脉狭窄倾向发生于动脉弯曲度大的肾动脉。对于具体的患者及时发现狭窄位置与进展,对未来预测血管疾病显示出潜在的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