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风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室内传播的重要手段,个性化通风作为一种高效的通风方式在疾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个性化通风作为舒适性通风已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然而,大部分空气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基于室内病原体均匀分布的假设,不考虑呼吸活动产生的病原体近距离传播的问题以及局部通风的作用,因而无法准确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在非均布状态下的传播风险.本文通过暖体假人及颗粒物实验对5种非均布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暴露风险系数(εbz)、暴露有效性系数(personal exposure effectiveness, PEE)、吸入比(intake fraction, IF)、剂量反应模型(P(t))和感染风险降低比(η),利用5种模型分别评价了个性化通风的保护效应,并探讨了模型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价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 5种评价方法均基于暴露者呼吸区飞沫浓度测量结果,能够预测个性化通风对飞沫传播风险的干预作用,其反映的规律基本一致.暴露风险指标εbz、PEE、IF及感染风险指标η可预测病毒相对暴露水平,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暴露风险的简单预测.剂量反应模型能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其病毒活性及感染性的准确测定是模型应用的关键.以上模型均能反映个性化通风在感染源使用时由飞沫横向传播和加速扩散引起的风险提高问题,及其保护效应与风险降低水平.本文结果将为评价及发展以疾控为目标的新型通风方式提供支持,为评价非均布状态下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提供依据.
- 单位